-
这所高校科技服务三年到账近两亿
所属栏目:[策划] 日期:2020-09-09 热度:149
近日,记者在江苏省常州市档案馆新馆建设工地看到,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常州工程学院)科研团队与企业联合开发的工程项目管理BIM云平台已正式“上岗”。这是常州市提升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的试点项目,打破了过去传统项目管理模式,为实现精细化[详细]
-
科学家找到北方草甸草原退化原因
所属栏目:[策划] 日期:2020-09-09 热度:187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北方草甸退化草地治理技术与示范”项目,重点针对我国草甸和草甸草原生态系统所受干扰强度大、退化机理错综复杂、恢复机制及有效治理技术缺乏等问题,经4年多攻关,找到了原因,弄清了机理,提出了对策。这是记者从31日在京召[详细]
-
食盐种类这么多,到底怎么选
所属栏目:[策划] 日期:2020-09-05 热度:86
今年9月1日是第14个“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健康生活方式要从点滴小事做起。比如一日三餐离不开的食盐,虽然每次用量少,日积月累下来却对身体影响很大。科学吃盐不只是少吃盐,还包括吃什么样的盐。井盐、海盐、湖盐、低钠盐、碘盐、无碘盐……面对超市[详细]
-
太空用新型电池问世 充电更快、更轻便
所属栏目:[策划] 日期:2020-09-05 热度:156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8月31日报道,美国科学家研制出了一种更轻便、充电速度更快的电池,可为宇航服甚至火星探测器供电,也可装配于卫星上。研究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资助,相关论文发表于近期出版的美国化学会期刊《应用材料与界面》。 研究人员之一[详细]
-
发展可再生能源需保护生物多样性
所属栏目:[策划] 日期:2020-09-05 热度:157
英国《自然·通讯》杂志1日发表的一项环境及能源研究指出,随着更多矿区开始为生产可再生能源提供材料,需警惕未来生物多样性受到的威胁或将进一步增加。 生产可再生能源对于缓解气候变化来说必不可少。不过目前,全球能源消费只有17%来自可再生能源。可再[详细]
-
守好科技工作“生命线” 向科技违规行为“亮剑”
所属栏目:[策划] 日期:2020-09-05 热度:79
随着我国迈入新发展阶段,科技创新持续发力,实现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科技领域的改革也面临新任务,必须拿出更大的勇气、更多的举措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近日,科技部印发《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处[详细]
-
地沟油有了新用途 这项技术让它变身二代生物柴油
所属栏目:[策划] 日期:2020-09-05 热度:145
近日,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青岛能源所)传来喜讯:该研究所与河北常青集团石家庄常佑生物能源有限公司联合攻克沸腾床改造均相加氢工艺生产二代生物柴油技术,并在常佑生物能源公司20万吨/年规模二代生物柴油生产装置上实现成功[详细]
-
单倍体育种技术让玉米育种进程大大缩短
所属栏目:[策划] 日期:2020-09-05 热度:127
科技日报讯(记者马爱平)近日,在位于山西农业大学东阳试验基地的“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玉米杂种优势利用技术与强优势杂交种创制”成果展示现场,记者发现,不同玉米田块的长势大有不同,其中强优势玉米杂交种长势颇为喜人、茁壮。 “现代农作[详细]
-
为火星之旅做准备 SpaceX将开发“超级重型”火箭助推器
所属栏目:[策划] 日期:2020-09-05 热度:56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9月2日消息,据外媒报道,此前,埃[详细]
-
天问一号打卡1亿公里 “探火”还要迈几道坎?
所属栏目:[策划] 日期:2020-09-03 热度:67
科学大爆炸天问一号打卡1亿公里—— “探火”还要迈几道坎 8月28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累计飞行1亿公里。从7月23日成功发射算起,天问一号已在轨飞行约36天。 相比环绕地球飞行、降落月球表面,飞向火星并非易事。这将是一次漫长的太阳系[详细]
-
公务用车加速电动化 新能源汽车助力绿色出行
所属栏目:[策划] 日期:2020-09-03 热度:110
近日,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发出公开信,倡议广大干部率先垂范,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上走在前、做表率。“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引起广泛共鸣,掀起了衣、食、[详细]
-
产业数字化转型需要矩阵效应
所属栏目:[策划] 日期:2020-09-03 热度:143
进入下半年,北京、上海、江苏、浙江、重庆等多省市出台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不同地方从实际需求出发,结合自身产业发展基[详细]
-
产业规模超2万亿 工业互联网迎落地加速期
所属栏目:[策划] 日期:2020-09-03 热度:88
8月29日,为期三天的2020工业互联网大会在线上开幕。记者从会上获悉,2019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规模达2.1万亿元,目前已形成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东北老工业基地、成渝等产业集聚区。下一步更多支持举措将进一步发力,加快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详细]
-
没想到吧,核能与我们吃的饭也有关
所属栏目:[策划] 日期:2020-09-01 热度:138
核能和育种看起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但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近日发布消息称,近年来我国农业科研界在农作物突变种质资源创制、新品种培育等核技术农业应用领域取得一批重要成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发挥了独特作用。 什么[详细]
-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牛郎织女传说的起源与流布
所属栏目:[策划] 日期:2020-08-31 热度:154
副标题#e#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生于天地之间,浩瀚的星空、苍莽的大地带给人类无尽遐想,自古至今产生了数不清的天、地、人的动人故事,牛郎织女传说作为这类故事的代表,流传在华夏大地、播布于汉字文化[详细]
-
大脑如何判断危险信号 科学家发现“警戒范围”
所属栏目:[策划] 日期:2020-08-31 热度:124
在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中,大脑如何快速、简洁、精准地判断天敌信号,并第一时间产生合适的防御反应,是物种得以生存与繁衍的重要前提,也是科学家长期致力于破解的谜题。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王立平团队近日在“动物大脑快速防御天敌反应的[详细]
-
“北斗”应用规模显著扩大 “加速器”作用凸显
所属栏目:[策划] 日期:2020-08-31 热度:191
应用规模显著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产业群体逐步壮大 “北斗”应用,“加速器”作用凸显 阅读提示 自2012年北斗系统面向亚太区域提供服务以来,北斗导航系统已在通信、交通、农业畜牧业、旅游等多个领域实现了产业化应用,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详细]
-
首次观测到银河系中心吹出冷气体
所属栏目:[策划] 日期:2020-08-31 热度:84
近日,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发现,从银河系中心喷射出一种密度大、温度低的气体,这些气体的来源仍然是个谜团。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麦克卢尔表示,当星系失去质量时,也就失去了一些可以用来形成行星的物质,如果失去的物质足够多,星系就再也不能形成恒星了[详细]
-
登陆月球后住哪?科学家把目光瞄向地下熔岩管
所属栏目:[策划] 日期:2020-08-31 热度:197
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把人们对未来的幻想变成现实。太空漫步、登陆月球、探测火星……科学家一直在探索未知的宇宙深空。近些年来,寻找宇宙中第二个“人类家园”成为科学家们努力的方向之一。而最新研究表明,这一梦想极有可能变为现实。 近日,据国外媒体报道[详细]
-
“码农”多了,城市科技含量更足
所属栏目:[策划] 日期:2020-08-31 热度:170
“码农”“程序猿”“攻城狮”……信息技术日益普及,信息科技(IT)逐渐成为一个备受青睐的行业。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2019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城镇私营单位和规模以上企业分岗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情况。数据显示,在城镇私营单位中,年平均工资最高的三[详细]
-
2050年全球海洋食物年产量将巨幅增加
所属栏目:[策划] 日期:2020-08-31 热度:189
英国《自然》杂志20日发布一项可持续粮食生产报告,报告指出,到2050年,全球海洋食物年产量或增加2100万吨至4400万吨,将占到本世纪中期喂养98亿人口所需肉类总增幅的12%至25%。在可持续粮食生产中实现这一增长,将取决于各种因素,包括政策改革、技术创[详细]
-
低碳、低脂饮食到底怎么吃 很多人基本概念就搞错了
所属栏目:[策划] 日期:2020-08-30 热度:69
低脂饮食并不等于不吃肉,在低脂饮食中真正应该避免的是黄油、内脏、油炸食品等高脂肪类食品;对于低碳饮食的减脂效果,短期内优于低能量高碳水化合物低脂饮食,而长期的效果则与低能量高碳水化合物低脂饮食相似。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详细]
-
国家统计局:2019年全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22143.6亿元
所属栏目:[策划] 日期:2020-08-30 热度:189
央广网北京8月27日消息 据国家统计局27日发布的2019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我国科技经费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保持较快增长,国家财政科技支出稳步增加,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持续提高。 2019年[详细]
-
2019年我国科技经费投入突破2万亿 财政科技支出保持较快增长
所属栏目:[策划] 日期:2020-08-30 热度:184
央广网北京8月27日消息据国家统计局网站27日消息,日前,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了《2019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首席统计师邓永旭对此解读称,我国科技经费投入规模稳步增加,结构持续优化,但也要看到,我国研[详细]
-
小于零点一毫米的机器人诞生
所属栏目:[策划] 日期:2020-08-30 热度:103
英国《自然》杂志26日发表了一项机器人最新成果:使机器人移动的重要部件——致动器研究出现突破,科学家由此创造了“专为行走而生”、数量超过100万个的微型四脚机器人大军。这一成果得益于这类与现有硅电子器件兼容的新型致动器的发展,这也是迄今已知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