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说 | 从消费端到供给端:企业数字化能力如何迁移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1月11日,波士顿咨询公司(BCG)、阿里研究院和百度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中国互联网经济白皮书2.0》。阿里研究院晓坪博士指出,在过去的20年,中国消费互联网走出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成为全球互联网大国。在当下,当产业互联网大潮涌动时,我们看到了中国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演进的发展模式、动力机制是独特的,并由此带来的数字化转型的路径和商业模式也是独特的,这将对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带来深远影响。
以下为晓坪博士发言实录
图说:报告发布会现场
我们今天发布了《中国互联网经济白皮书2.0》,这个报告的一个核心关键词是产业融合,或者说互联网的下半场、产业互联网。回应报告的主题,我们一起来思考两个问题:在今天这个时间节点上,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演进,我们有什么新实践、新发现?这些新实践、新现象是如何发生的?或者说我们思考一个问题,中国消费互联网的优势能不能,以及如何传递到产业互联网?
一、中国消费互联网的发展道路是独特的,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的演进也是独特的
中国和美国是全球互联网的双子星座。中国互联网的成功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个原因在于中国10多亿人愿意拥抱变化。改革开放40年,中国人生活在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我们的政策、城市、交通、道路、职业、住房、收入等等都在急剧变化中,改革开放带给中国人的一个重要的认知就是,变化是一个常态。而欧洲、美国的许多城市,各种变化是非常小的,在他们眼里,不变是常态。在过去40年,中国人把变化当做常态,愿意拥抱变化的心态,是我们消费互联网快速发展的重要的原因。因此,中国的消费互联网在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将是独特的。
当我们讨论消费互联网如何向产业互联网演进时,当拥抱产业互联网的时候,中国的发展道路也是独特的,我们观察到了三个现象:
第一,构建了独特的新品研发生产体系。
中国的网络零售总额是美国的2.5倍,超过1万亿美元。中国电商平台的蓬勃发展不仅为数亿消费者提供了新的消费渠道、模式与体验,而且为品牌商提供了新的功能和价值。天猫基于消费者全渠道消费数据以及数字化洞察,为品牌商进行多环节、全链条数字化赋能,使得后端生产企业能更精准地设计及孵化新产品并缩短上市周期,同时更高效地通过柔性供应链加快产品的迭代速度。电商平台正在构建新品牌、新产品的消费洞察、研发、生产、物流、营销新体系。
在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演进的过程中,互联网平台基于强大的消费者洞察能力,正在从过去一个交易平台、品牌传播平台、产品营销平台,演变成了一个新品牌、新产品开发的平台,成为企业快速满足客户需求的“快速反应部队”。天猫最近发布了《2018线上新品消费趋势报告》,解释了天猫为什么成为营销、品牌、产品创新孵化平台。
很多快消品已经把新品研发架构在阿里巴巴的平台上。联合利华、宝洁、玛氏等很多跨国公司,把自己的研发中心跟天猫的能力整合起来,共同推动新品开发。基于互联网平台,对客户的消费行为进行洞察,把这种洞察转化为精准的产品需求,把产品精准需求转化为新产品高效研发体系,转化为柔性生产体系,转化为敏捷供应链体系,转化为全域精准营销体系。
经过品牌商和天猫的探索,很多品类的快消品研发周期,从过去的18个月到24个月大幅缩短:手机品类的上新速度从每年1次变为每年2次,美妆产品的上新周期从6-12个月缩短到1个月,个人护理产品的上新周期从18-24个月缩短为9个月,服饰的上新周期从季度或年缩短到月甚至周。
天猫平台新品数量从2017年的1200万增长到5000万,新品销售增速为大盘的2倍以上。天猫旗舰店新品数量从2017年的800万增长到2018年的4000万,销售额占比从2017年的24%增长到31%。越来越多头部商家选择在天猫首发新品,抽样调查显示新品线上首发占比达64%。2018年“新品控”人数已超过7500万,并贡献了62%的新品GMV与35%的整体GMV。
可见,新品研发已经形成一套成熟的基于互联网的创新体系,已经成为一支研发快速反应部队。过去跨国公司把国外研发的新品导入到中国。而现在跨国公司在中国研发新品,正输出到全球。
第二,构建规模化供给解决个性化需求的新体系。
当前,产业互联网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快速高效满足客户的需求。工业4.0、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要解决如何应对高度的碎片化的、个性化的需求,如何对各种新的需求做出实时、精准、科学的响应,从而打造企业核心的竞争力。
在定制化生产体系的道路上,全球不同行业的企业都在进行艰难探索,许多企业通过在一个企业内部进行数字化改造,以满足个性化的需求,比如像红领、韩都衣舍、尚品宅配等,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成为业界发展的共识和方向,这是解决定制化生产的第一条路。
在中国,互联网为解决定制化生产提供了第二条路,即如何通过规模化供给解决个性化的需求问题。当一家企业面对一个客户需求时,需求一定是碎片化的。但是在互联网的平台上,可以把量大、面广的碎片化的长尾需求打包成有一定规模的订单,再把这样的需求分发给成千上万专业化的制造企业,就会实现规模化供给来解决个性化需求。 我们不是在一个企业内部来解决定制化生产问题,而是在一个大的生态体系中思考如何实现制定化生产。就像100年前的汽车工业,福特说不管消费者需要什么,我只有黑色。而通用的斯隆用几条不同的生产线解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今天互联网平台把客户长尾碎片化需聚合成一个规模化需求,再分发给专业工厂一样。只不过当年通用只有几条生产线,而互联网平台上有成百上千个工厂。这条道路在中国是独特的,在全球也是独特的。
第三,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互联网商业模式。
(编辑:源码门户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