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利用大数据利器 打通打车“最后一公里”
在浦东机场等候旅客的出租车。 供图 今年春运期间,为了满足旅客的出行需求,中国民用航空局在上海浦东等10家机场开展了凌晨1点至6点的国内航班夜航试点。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大年初六、初七夜航客流量达到了7000至8000人次,在夜间公共交通运力不足的情况下,浦东国际机场大型交通枢纽出租车智能匹配管理系统“大显身手”。 据浦东国际机场交通保障部站点管理科经理吕俊介绍,今年除夕至大年初十期间,出租车候客点发送车辆111759辆,运送旅客168464人次。而旅客平均排队等候时间为3.35分钟,高峰时段,旅客平均排队等候时间为6.33分钟。旅客排队打车等候时间从原先40分钟左右,大幅降低至10分钟左右,缩短了75%。即使在每天22点至凌晨1、2点的高峰时段,旅客基本也能在15分钟以内上车,真正实现从“人等车”到“车等人”的飞跃。 从40分钟到10分钟,这样的变化是如何破解的?浦东机场交通保障部总经理曹流介绍,长期以来,“人等车”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供给与需求不匹配。以往,出租车候客点工作人员无从得知旅客需求,只能根据现场情况当场打电话给蓄车场请求调车,而蓄车场距机场有7公里的距离,待车抵达时,出租车候客点早已排起了“长龙”。若能对旅客需求进行精准预判,进而实现车辆提前调配,旅客与出租车双方的利益就能达到最大化。 2015年起,浦东机场着手研发“大型交通枢纽出租车智能匹配管理系统”。经过不断打磨,,这一专利项目荣获2018年全国国企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在今年春运期间显示出了它强大的功能。 这套系统就是将出租车的历史使用数据、机场航班运行数据、客流分析数据等大数据融合到一起;同时在出租车站点排队区安装人流密集度统计监测设备,实时监控站点人群密集度及人流进出速度等,预判全天每个时段大概要坐出租车的人数,为出租车蓄车、供车提供依据,提前调拨充足车辆,不再像以前那样“被动应对式”服务。 目前智能管理系统还在不断优化升级。未来,停车管理、公交、长途汽车数据也将逐步纳入到该系统中,浦东机场计划将其打造成一个综合性交通管理系统。 智能管理系统不仅在春运期间显示了其强大的功能,而且也为成为了规范机场出租汽车营运秩序的“好帮手”。 浦东机场在春运期间推出出租车短途业务智能化管理系统,用GPS识别轨迹取代原本的短途票。该系统将“互联网+”云端数据服务和GPS技术相结合,自动识别运营出租车的行驶轨迹,判别车辆在浦东机场出发后是否属于短途,遏制了司机骗取短途票现象。 据统计,该系统投用后,浦东机场短途业务量从原来的37%,断崖式下降至12%左右。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应用大数据实现了管理服务能级提升,不仅初步打通了旅客从下飞机到上出租车的“最后一公里”瓶颈。也为上海乃至全国大型交通枢纽与市域交通的衔接提供了可复制的“模板”,甚至为城市交通管理提供了一条值得探索的道路。 相关阅读: 大数据方面核心技术有哪些? 南通移动大数据助力客户“洞察”商机 (编辑:源码门户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