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也能照常运行的数据中心新设计
从17日地震开始到现在,长宁余震不断。据中国地震台网官方微博消息,截至6月19日8时整,共记录到2.0级及以上余震88次,其中5.0-5.9级2次,4.0-4.9级3次,3.0-3.9级18次,2.0-2.9级65次,目前最大余震为5.3级。这么长时间这么多次的余震,长宁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同时也让IDC从业者对防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就在前不久,有一家名为RagingWire的数据中心运营商宣布将在硅谷建立一个具有复杂地震保护系统的数据中心设施,以保护人员和计算机的安全。
由于硅谷地区处在地震活动多发区,RagingWire这次计划建设的四层SV1数据中心其防震设计可以经受高强度的地震,并且不会中断数据中心的电力容量为16兆瓦的可扩展关键IT负载正常运行。
抵御地震灾害的传统建筑设计理念允许建筑物结构件屈服和变形作为一种能量耗散的手段,但是对于像数据中心这样实施关键任务的建筑来说,关键设备和服务器的安全运行也很重要,所以在地震多发地区,数据中心的设计是在地震期间减少建筑物损坏或减少重新占用建筑物所需的时间。
SV1数据中心将用于减少建筑物上部结构的加速度和位移,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物和设备损坏,从而使数据中心设施能够在地震事件后快速恢复运行,甚至可以不间断地维持运行。因此,PARADIGM Structural Engineers和NTT公司与RagingWire公司合作设计了一个基础隔离系统,可以满足RagingWire公司在易受地震影响的硅谷数据中心的性能要求。
建筑物的基础隔离系统是很多结构件的集合,在相互隔离的“上部结构”和固定到地面的“下部结构”之间形成一个灵活柔性的界面。这些结构件通常由允许滑动的特殊轴承装置组成。这些系统的组合可以减少在地震灾害期间施加到上部结构及其内容物的加速度和拉力。现实情况是,建筑上部结构仍有自身的动态运动。然而,与这种震动相关的加速度比等效的非隔离或“固定基础”建筑物的加速度要低60%。增加这种灵活性的目的是建筑物上下结构之间的隔离界面必须承受更大的位移。根据系统设计和预期的地震活动性,建筑物基础隔离结构可以承受从2英尺到5英尺的位移。而应对这种位移是一项挑战,必须通过设计团队之间的认真协调来解决,以使建筑物及其基础设施连接到固定建筑物基础上方的隔离结构上而不会受到损坏。
在RagingWire公司的SV1数据中心,其基础隔离系统将由三重摩擦摆(TFP)轴承和流体粘滞阻尼器(FVD)组成,可以进一步消散地震带来的能量,并减少整体建筑物的位移。
底座隔离装置:三摩擦摆轴承
摆锤轴承是一种弯曲滑动型隔离装置。当地震力克服内部装置部件之间的摩擦时,装置的滑动被激活。摆锤轴承的弯曲特性使建筑物能够在地震后恢复到原来的位置。
三摩擦摆轴承由五个滑动部件组成,这五个滑动部件组合在一起以产生摆锤行为。内滑块夹在两个凹板之间,两个凹板也夹在两个较大的外凹板之间。凹板接口具有不同的摩擦水平以促进阶段性运动。在等级较小的地震期间,该装置将表现出高刚度以防止建筑物的过度移动。该刚度将逐渐减小并转变为低刚度区域,以减小地震期间的最大加速度。在等级较大的地震中,三重摩擦摆(TFP)将转换回高刚度行为,以限制可能对隔离系统和上层建筑造成重大损害的过度位移。
附加能量耗散:流体粘性阻尼器
流体粘滞阻尼器(FVD)是一种遏制震动速度的装置,其通过使多孔的活塞头穿过充满粘性流体的腔室来实现能量耗散。类似于汽车减震器,但只适用于建筑结构。可以作为非隔离建筑物的一部分实施,以减少地震或大风期间基础侧向建筑物的位移和加速度。
在隔离建筑中,流体粘滞阻尼器(FVD)装置一端与隔离上部结构相连,另一端与固定下部结构相连。在地震期间,建筑上部结构移动时,活塞头会被一种粘性流体所拉动。当活塞移动得更快时,装置的阻力就会相应增大。
RagingWire公司的SV1数据中心的流体粘滞阻尼器(FVD)可将建筑物移动降低到最低水平,同时降低隔离系统的位移加速度。
采取这一系列先进设计的SV1数据中心,将减少附近或远距离地震造成的影响,并显著减少对服务器机架和基础设施的影响,使建筑结构在地震事件之后保持正常功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也能设计出更完美的抗震防震的数据中心,让数据中心在祖国的大地上遍地开花。 延伸阅读:IDC机房又添“新成员”——智能真空清洁地垫 最新机房布置方式——模块化数据中心 UPS机房动力环境综合监控系统 (编辑:源码门户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