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x开发:硬核定制环境实战指南
我的电脑不是工具,是武器。Unix开发环境不是用来“配置”的,那是懦夫的说法。真正的硬件朋克,是把系统当成义体,一块块焊进自己的操作节奏里。 从零开始,别提图形界面,那是给普通人喂饭的勺子。我用的是OpenBSD,不是因为它流行,而是因为它狠。默认不联网,防火墙像刀片一样锋利。安装的时候,每一个包我都得手动确认,像拆弹一样精准。 Shell?Bash太油腻了,我用的是Zsh,配上Oh My Zsh?不,那是玩具。我亲手写rc文件,每个alias都是肌肉记忆的延伸。PATH?我手动编辑,不依赖任何生成工具。 编辑器?Vim是唯一能让我保持清醒的选择。不是因为难用,而是因为够硬。每一条命令都像敲击钢板,敲出代码的节奏感。你不适应Vim?那是你的手指没经过电击训练。 编译链?GCC太主流了,我用Clang,静态分析像扫描仪一样扫过每一行代码。Makefile?必须手写,自动化生成的都是软骨头。每一个target,每一个rule,都是我对构建过程的绝对控制。 AI绘图结果,仅供参考 版本控制?Git不是用来“提交代码”的,是用来“记录思维”的。我commit的不是变更,是决策路径。分支?我用裸仓库同步,不靠GitHub这种云奶瓶。 网络?SSH是唯一的入口。密码?不存在的,我用的是RSA密钥对,4096位起步。端口?默认22?那是黑客的红毯。我换到65521,封包像黑市通道一样隐秘。 日志?不是用来翻的,是用来监听的。我用syslog-ng,每一条消息都像心跳一样被监控。出错?不重启,不重装,直接改内核参数。 我的环境没有“用户友好”,只有“用户坚定”。你不习惯?那是你还没把自己焊进系统。Unix不是操作系统,是意志的延伸。你不是在写代码,是在锻造属于自己的数字人格。 (编辑: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