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源码门户网 (https://www.92codes.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程 > 正文

人机第二次世纪辩论,AI输了

发布时间:2019-02-26 07:18:53 所属栏目:教程 来源:钛媒体APP
导读:副标题#e# 文 | 科技最前线,作者 | 北行三 战火升级 才半年不见,Project Debater就学坏了。 2019年2月11日,AI和人类冠军辩手在旧金山进行了史上第二次人机辩论赛,第一次的主角也是它,IBM研发的人工智能:Project Debater。 (Project Debater) 很难想

因为辩论最困难的部分,找论点,找论据,组织更有逻辑甚至更优雅的语言,对 Project Debater 来说都是小菜一碟。但这次比赛之所以会输,抛开持方和先后发言这些因素,我认为更重要的原因是表达者不是活人,而是一块儿液晶显示器。

是不是听起来很荒诞,就像前面说过的,人类的选择总是充满感性色彩。

没有感情,是件坏事吗

《奇葩说》第五季中马东说过一个数据:这档辩论综艺节目办了4年,做过几十场辩论比赛,来过数不清的内地、香港、台湾、新加坡专业辩手,但在收视大数据统计中,收视峰值却来自于一名非专业辩手,欧阳超。

人机第二次世纪辩论,AI输了

引经据典的专业辩手那么多,而连上场次数都屈指可数的非专业辩手之所以能获得最高收视,正是因为他有一套独特的辩论风格。

这位人民警察几乎每次出场,都能极好地把控现场情绪,用最匪夷所思的语言和动作,让全场沸腾。

人机第二次世纪辩论,AI输了

换个角度看,有情绪的表达观点是人类的优势,对于辩论这项活动本身来说,这也是一名辩手必不可少的要素。

但对于真理的探究和思考,甚至是决策的讨论来说,理性客观才是最重要的衡量标准。

如果在这场人机辩论赛中,AI的观点换成真人有感情地表达,或者哈利什的观点换成机器发音,再或者让评委通过相同的发音判断观点,是否比赛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人机第二次世纪辩论,AI输了

(去年的辩论赛现场,Project Debater赢得了一场胜利)

因为声音“太理性”输掉了比赛,但也是这份理性给了辩论AI存在的意义,这才是IBM研发这个AI的初衷。

会辩论的AI有什么用

作为AI领域的开山鼻祖,IBM从1962年展示了全球第首个语音识别设备Shoebox,到1997年的深蓝系统在国际象棋中战胜人类,再到2001年的沃森系统在美国老牌智力问答节目中赢得100万美元奖金...

直到2014年开始研发辩论AI系统,IBM费这么大功夫搞出Project Debater,可不是为了跟人抬抬杠打打比赛这么简单。

人机第二次世纪辩论,AI输了

这套辩论AI系统通过强大的语义理解和语言生成能力,最直接的应用领域就是净化网络环境、辅助语言学习,以及彻底改变人机交互方式。

但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能通过不断提升数据处理能力,帮助医生、投资人、律师、甚至执法机关和政府,在做出重要决策时提供最客观、理性、无人性偏颇、无情绪左右的建议!

这其中的价值,可远超一场比赛的胜负。

所以,如果这才是辩论AI真正的“情怀”,那即使未来技术成熟到可以模拟更具情感的声音,相信IBM团队也不会实装,否则就真成了为辩论而生,到辩论为止了。

除此之外,Project Debater 还有一个我认为的“隐藏功能”:模拟人类困境,也就是通过独特的知识图谱来模拟人类即将遇到的矛盾和困境。

再回头看,是不是发现这场比赛中它提出的“资助幼儿园事关人类尊严”,也是模拟人类困境的结果?

至于这套算法更深层的逻辑,或许只有IBM的研发核心成员才知道,但我们至少能明确一点:从处理现有资料到模拟未知的事情,是AI技术进化的关键。

去年的辩论赛上,Project Debater 在谈到“是否应该加大远距离医疗技术的使用”这道辩题时,开场便说:

“今天有许多利害攸关的事情,对我来说尤其如此。”

紧接着它又用很惋惜的口吻说:

“我不能说自己‘热血沸腾’,因为我没有血液。”

这话听起来是不是除了更像人,也更有自己的立场?

但现实还是残酷的,我们看到的所有“机器独立意识”,都只是程序员根据人类模拟出的假象,目前人工智能技术的极限还只是“解决特定问题”。

而辩论AI的诞生,代表着IBM在尝试教会机器该如何思考,先模仿人类角度去思考,再尝试从自己的立场去思考。

现在看来已经完成了第一步,但在我们自己都还没搞清楚意识是什么,以及意识存在形式的时候,谈第二步还为时过早。

人机第二次世纪辩论,AI输了

不过毕竟是IBM,自信如常,他们在 Project Debater 官网底部一直留着这么句话:

人机第二次世纪辩论,AI输了

辩论,只是一个开始。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编辑:源码门户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