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源码门户网 (https://www.92codes.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评论 > 正文

2021中国科技创新20条判断:大变局中,万物生长

发布时间:2021-05-05 15:52:39 所属栏目:评论 来源:未知
导读:副标题#e# 1.【时代之坐标】 大家好,很开心相聚深圳。今天对甲子光年有特别意义。我们曾在深圳支持举办过一些活动,比如APEC中小企业工商论坛和深圳创新周,但今天,是「甲子引力」系列第一次来深圳,也是第一次南下。上一

两个曲线中间的面积,就是市场的付费空间。所以,很多技术公司可能花费千辛万苦去把某一项技术提升了1个百分点,从95%提升到96%,但这个提升也许发生在SD曲线的右侧——就往往难以获得足够支撑其研发成本的订单。

以上只是甲子光年内部诸多分析模型中的几个代表。如果感兴趣,欢迎追踪「甲子光年」后续的报告。屏幕上的两个二维码,你将看到更具体更实勘的数据和结论。

*关注「甲子光年」,后台回复“2021”,获得高清版完整PDF。

4.2021年中国科技产业发展20条判断

接下来,我们进入2021中国科技创新的20条判断。这些判断分为三个层面:科技的走势、产业的平衡、文明的挑战。它们来自「甲子光年」大量实勘数据和案例分析,结合上述模型理解而来。

科技的走势

判断1:“卡脖子”难题攻克绝非一朝一夕:赛程很长,课要一节一节地补

第一个判断:不要对卡脖子难题的解决心存过快的幻想。

要攻克卡脖子技术,绝非一朝一夕的事。卡脖子技术有很多,绝对不仅仅是芯片,而大部分卡脖子技术都不是“大力出奇迹”型,而是“小火煨牛肉”型。不是一个惊天的大难题,而是10000个小难题。

技术的先驱地位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很多细分技术,在国内还是一片蛮荒之地时,发达国家的企业、高校、研究所已经布局了大量的研发能力,做了大量实验,积累了大量数据。软件别人能给,数据却不可能给。当我们想要破冰时,就必不可少地要把别人已经走的路再走一遍。

中国要在一些领域中赶上美国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而且成本极高。面对卡脖子,我们要一节一节地把课补回来,永远不能想着毕其功于一役。

判断2:世界的迁移:虚实不分

第二个判断:世界的迁移方向——虚实不分。

新基建的本质是数字世界的基础设施建设。数字世界正在复刻一个物理世界:它们将带来大量的新基建机会和挑战。新世界的“虚实不分”包含三个层面:数据不分虚实,感受不分虚实,世界不分虚实。

随着“颅内世界”与“颅外世界”充分融合,未来世界的特点之一,就是大部分时候的“虚实不分”。具体而言:是数据不分虚实,感受不分虚实,世界不分虚实。

而随着技术的突破,虚实不分是可以逐渐在神经元层面实现的。但在那之前,需要大量新的基础设施。从硬件到软件,从服务到平台,从岗位到职业,新基建、新业态、新职业将大量涌现。

判断3:世界的迁移:心物一体

下一个判断承接着上一个判断,是“心物一体”: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上的两派,但对于互联网,是不可分的。那些传递着的数据比特,是心还是物?我认为,应该把“唯”字去掉。心和物,在互联网的世界里,是合一的。

互联网一方面带来了数字世界的客观基础建设,同时,也构建着一个影响用户心智的主观网络。谁掌握了这个心智网络,谁就掌握了互联网。微信/Facebook是当代的心智网络,而下一代心智网络,正在孕育,在那些能提供更高的感官沉浸和/或更深的心灵沉浸的产品中。

最近有一个很火的词叫Metaverse。Metaverse由Meta和Verse组成, Meta表示超越, verse表述宇宙(universe),合起来通常表示“互联网的下一阶段”,即由AR, VR, 3D等技术支持的网络世界。

正如我们的好朋友、黑镜科技创始人、甲子专栏作者陈军宏在前阵子「甲子光年」发表的文章中写到了7大判断。探讨了下一代互联网可能的特征,强调了商业竞争将越来越多地成为内容之争、心智领地的竞争,CEO的新角色应是“首席内容官”,是心智领地竞争的引领者。

观察一:谁掌握了心流网络,谁就掌握了互联网。微信/Facebook是当代的心流网络。下一代心流网络正在孕育中,将从那些能提供更高感官沉浸和/或更深心灵沉浸的产品中产生;

观察二:人类生活将加速迁移到心流网络。心流网络与世界的融合将带来各种产业机会和创业机会。现有的心流网络中,微信相对Facebook更为高明;

观察三:随着内容技术与自动化工业技术的发展,“想象力变现”正成为一门性感的万亿级新生意,象征着人类以科技复苏魔法的伟大成功;

观察四:商业竞争越来越多地成为内容之争,是心智领地的竞争。商品/商业/组织的价值体系将因内容化而发生根本性变化,CEO的新角色将是“首席内容官”,是心智领地竞争的引领者;

观察五:分布式生产将成为主流生产方式,将和集中式生产展开激烈竞争。区块链以及类似技术的落地场景将迅速增加;

观察六:新世界的“虚实不分”包含三个层面:数据不分虚实,感受不分虚实,世界不分虚实。它们将带来了大量新基建、超新基建的机会和挑战;

观察七:神经元网络将把人类带入完全的Metaverse。千万年来人类一路鲁莽地闯进未来,但神经元内容时代是第一个需要人类先做好理论准备和能力准备,才有机会安全面对的未来;而Metaverse 是对未来的一种定义,这个概念将孕育出许多伟大的公司。它们将出现在科技、内容、人文、工程的四岔路口,眼下还是影影绰绰,等待点火升空。

——陈军宏《通往未来之路:下一代互联网与 Metaverse | 甲子光年》

陈军宏写得很好:“Metaverse 是对未来的一种定义,这个概念将孕育出许多伟大的公司。它们就矗立在科技、内容、人文、工程的四岔路口中心,影影绰绰,由虚向实,等待点火升空。”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阅读原文,也欢迎给甲子光年投稿。

判断4:互联网、物联网、数联网“三网合一”

下一个判断:说回现实,要想实现刚才的愿景,需要构建的基础设施其实有三张网:

我心中的下一代互联网,一定是互联网、物联网、数联网的“三网合一”——互联网让人连在一起;物联网让机器连在一起;数连网让数据和数据、算法和算法连在一起。

全都“连在一起”,意味着什么?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电影《阿凡达》——当所有生灵连在一起,会构成一个更高阶的文明。

判断5:“数据要素化”不仅是“治理议题”,更是“技术议题”

中央文件已经明确,数据是生产要素。但数据要素化之路,不仅仅要靠政策,更要靠技术的突破。

比如,数据如何在保证用户隐私的前提下价值最大化?这不是政策可以要求出来的,这需要隐私安全计算技术的实现。

隐私保护计算指在提供隐私保护的前提下,实现数据价值挖掘的技术体系。隐私保护计算并不是一种单一的技术,它是一套包含人工智能、密码学、数据科学等众多领域交叉融合的跨学科技术体系。

(编辑:源码门户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