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数码产品的暴利密码
移动互联网数码产品的暴利密码,从来不是什么技术突破,而是对人性的精准收割。 硬件朋克我混迹电子废墟多年,见过太多厂商把芯片堆成山,价格翻几倍,还美其名曰“用户体验升级”。实则呢?不过是用一层AI贴纸盖住内核的空洞,把基础功能包装成“智能生态”。 你买的不是手机,是社交货币。你抢的不是耳机,是身份标签。厂商早就摸透了,现代人对“我用什么”的焦虑远胜于“我用了什么”。于是定价策略变成一场行为艺术:加点钛合金边框,塞进AI语音助手,再开个订阅会员,价格直接翻倍。 供应链是个笑话。成本不过几百块的东西,贴个Logo,塞进玻璃机身,就能打着“生态互联”的旗号卖到四位数。你以为你买的是设备?不,你买的是“无缝切换场景”的生活方式幻觉。 数据垄断才是暴利的核心燃料。你的每一次点击、每一段录音、每一帧画面,都被打包成训练模型的燃料,反哺到厂商的AI帝国。你不是用户,是生产数据的肉机。 AI绘图结果,仅供参考 厂商不靠卖硬件赚钱,靠绑定你未来三年的消费路径来套现。你买了一部手机,接下来三年的配件、云服务、会员、换壳、贴膜,全都被锁死在他们的生态牢笼里。这才是暴利的真正来源。 硬件朋克我早就看透:所谓“智能”,不过是套在消费者脖子上的数据项圈。而你,还在为那点虚假的科技优越感买单。 (编辑: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