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源码门户网 (https://www.92codes.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聚焦 > 人物访谈 > 人物 > 正文

高晓松和宋柯:为何说他们假装做音乐20年?

发布时间:2017-05-11 02:39:21 所属栏目:人物 来源:创事记
导读:副标题#e# 文/猫姨 2011年5月1日起,醉酒驾驶正式作为危险驾驶罪被追究驾驶人刑事责任,8天之后的晚上10点26分,刚和朋友三人喝了一瓶白葡萄酒,又和另一人喝了瓶威士忌的高晓松,开着自己的白色越野车追尾了路口等红灯的出租车,引发了一场四车追尾的事故

在张培仁推魔岩三杰的同一年,香港老板收购的大地唱片找到了更适合本土市场的音乐。当时是大地唱片制作部主任的黄小茂,在办公室里听到了校园歌手沈庆投来的作品,发现了机会,就找来沈庆录音,但出歌不能只有一首,所以他就开始搜罗校园作品,经过沈庆介绍他找到了高晓松,又是谈音乐又是聊情怀,才说服高晓松把《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交出来,录制了合辑《校园民谣I》。

其实黄小茂也算是个罪人了,那时候大地唱片正在大力推广艾敬的《我的1997》,把其定位为城市民谣,为了增强公司整体的品牌性,黄小茂就给学生合辑定下了“校园民谣”的基调。但实际上,艾敬的歌确实还属于民谣,可高晓松的歌就是披着民谣外衣的流行音乐了,结果《同桌的你》比艾敬火得多,让还没怎么听过民谣的中国人,认识了所谓的民谣。

有专业人分析半天,为什么现在流行的民谣不是南方就是姑娘,和Bob Dylan传递出的价值观差别那么大,又是怪创作者又是怪听众的,但其实就应该怪黄小茂,如果当初没把抱着吉他的流行音乐冠上“民谣”两个字,现在年轻的民谣歌手们估计也就淹没在流行音乐里了,反倒能留给“民谣”一个清静。

不过黄小茂也有一点值得肯定,正是他的发现,把高校的一帮才子拉到了音乐行业,才有了后来一些本土音乐创作人和歌手的声音,不然在当时那个所有唱片公司都鄙视大陆音乐人的环境下,朴树应该也是出不来的。

那时候朴树还愿意为了音乐理想主动与人接触,从北大退学的他,跑到高晓松宋柯创立的麦田音乐推销自己的音乐,本来只是卖作品,结果一番弹唱被高晓松看中,把人也留在了麦田。随后在校园民谣势颓之时,麦田推出的“后校园民谣”朴树一炮而红,参演的《那时花儿》虽没能上映,但他唱的主题曲《那些花儿》成了金曲。

不过朴树并不能挽救不懂唱片产业的麦田音乐。在给朴树和叶蓓各出了一张专辑之后,麦田在2000年就被华纳收购了。其实想来也是,高晓松宋柯有音乐审美,能发现优质人才,但俩人都不懂唱片工业,根本不懂控制成本,据说朴树正式专辑之前还废了一版,等于重新做了一张,这么看,公司不赔也是不可能的。

宋柯也想过,“我学工科的,做什么买卖不行,一定要做这个?”,可见对做音乐生意这事也是没心气了。据高晓松回忆,那时候他自己已经去干别的了,宋柯也准备去荷兰银行上班,结果当时五大唱片之一的华纳要进中国,他就牵头把麦田介绍给了华纳,随后华纳把麦田收购了,宋柯也跟着成了华纳的一员。

那时候开始,这俩人就转变了心态,从为了好音乐不顾成本的莽撞,转变到重视商业规则的稳重。期间借着华纳的能力,继续做老狼、朴树之外,还给那英、孙楠、周迅等人出了唱片,但也没出多大的成绩。

在和华纳学习了四年之后,麦田在2004年脱离了华纳,接受了太合传媒的投资,变更为太合麦田,算是有了一定唱片工业基础的重新开始。不过说是学习,顶多就是知道了唱片公司大概是什么架构、怎么运转,真要说到唱片公司是怎样维持百年不倒,现在看来谁也没学会。

世界级的大唱片公司根本不花时间、资源培育本土新人,都是直接拿成熟艺人到大陆收割,现在有业内人士形容那时候就是“唱片业的八国联军”,但当时五大唱片都被当做大哥,所以搞得国内没人学会怎么补充音乐行业的新鲜血液,只学来怎么把拿来主义发挥到极致。

宋柯在2004年签下了李宇春的唱片约,就是一个这样的“成功”案例。那时候因为李宇春不停上涨的势头,让她的粉丝都知道了天娱传媒和太合麦田,宋柯还挺高兴,甚至说“一个唱片公司老板的职业生涯里,这样的艺人有一个就够了”,但李宇春的名气也是人家天娱捧起来的,只出唱片的太麦不过是捡现成。

所以后来在老歌手被消费得要没价值、互联网盗版音乐又已成大势的时候,受到冲击的唱片业,干脆就把锅一股脑甩在了百度身上,那些没有根基的唱片公司都高喊盗版是杀手。可话说回来,人家海外唱片公司经历了盗版之后,很快就借着互联网推出了Ed Sheeran,这种例子他们倒不对外说了。

那时候高晓松早就跑到了美国过悠闲的生活,搞搞创作,偶尔飞回来在选秀节目上露个脸,宋柯也早在2004年就把CEO的位置给了詹华,后来在2011年说了句“唱片已死”,就转身去做烤鸭生意了。

3

中国的音乐产业就像个可怜的孩子,换了一拨又一拨监护人,但没几个对它有责任心的。宋柯的那句“唱片已死”是真影响了不少人,一些正准备投唱片公司的投资人,吓得赶紧收了手,倒霉了正在融资的唱片公司,搞得整个音乐行业的收入都偏低,留不住优秀人才。

后来在接受《南方人物周刊》采访的时候,宋柯才坦白那句话其实是为了压压版权的价格,好抄底入市,这让当初收手的投资人找谁哭去,现在手握版权的唱片公司,成了这个产业链上来钱最轻松的环节。

2011年宋柯做了半年烤鸭生意之后,就被学弟高晓松拉着见了许家印,然后就有了恒大音乐,鉴于之前自己说过“唱片已死”,所以这次他们不做唱片,做演出。

记得恒大的星光音乐节从立项到首场演出,只用了3个月的时间,当时这个执行力惊得人人称赞,而且他们还不是只做一场,2013年全国一共做了22场,完全开创了音乐节新模式。那时候宋柯对外说一点都不会赔,赞助收入已经过亿,但在2015年恒大文化挂牌新三板的时候,公告显示2013年、2014年音乐节赞助收入分别3818万、3314万,加一起也没过亿。

可是2013年没人知道真相啊,房地产商们听着这收入,再看了下办音乐节的实操难度,都纷纷拍板决定做音乐节,结果中国音乐节市场经过这么一闹,瞬间注入大量泡沫,根据小鹿角智库的数据,2011年全国才69场音乐节,到了2014年一共148场,而到了2016年一下降到了90场,一堆公司团队就这么死了。

其他人跟着潮水走,宋柯高晓松并不糊涂。在2014年他们就看出来用做电影的方式做音乐节是不行的,一张门票80块,一场也就1万多人,可一场音乐节的成本就在300万左右,赞助单场收入不到200万,所以马上在2015年停下了脚步,开始思考怎么继续做平台。

那时候俩人觉得许老板要做平台的想法没错,但恒大只能做内容,后来他们发现了一家更有实力的互联网公司,也有做音乐的倾向,就觉得要想为音乐行业再做些事情,只能跳槽了。

据说,那时候俩人商量未来的方向就用了一个小时,没多久就决定放弃了原本要成为百年唱片公司的恒大,主动找上了那家互联网公司的老大马云。

之前二人的每次转身,都是高晓松起得头,从成立公司到并入华纳,从与太合牵手到进入恒大,高晓松都是穿针引线的人,所以这次去杭州,也是高晓松领着宋柯去的。

(编辑:源码门户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